愿太阳温暖你的脸。
(资料图)
这个月不能说忙,也得说忙得要死,月初就建好的标题结果拖到了月末才动笔写内容,感觉好多东西都已经忘了==
本文与其说是赛记,不如说是篇随笔,随便聊聊游离于万智牌与生活之间的东西,故没有并入之前的战报中。
上篇:
与风格和自负打一架
“风格是你在技巧上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总和”,这句话出自一位职业画家之口,郭教练在17年的一篇文章里引用,并从万智牌的角度加以分析,这让当时还在上学的我震撼非常。
了解我的读者可能知道我算是个个人风格比较鲜明的牌手,如果按照刻板印象,我肯定会选择白蓝精怪出战这次RC:事实上我的第一个选择的确实是精怪,但经过测试我还是忍痛放弃了,它所暴露的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我喜欢这牌”的私人理由而解决的,咱们去打RC是为了八强Q PT,又不是来谈恋爱。
在月初的战报里我提到了简单测试后我们团队对于环境的评判标准,将合理选项固定在了几套牌之间。就我个人而言,选择的关键词是:主动,有调整,后手劣势不那么大,最重要的是有不错的稳定性。
这里面对我而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套牌的调整能力和稳定性。毕竟,如果我真想成为8/200,我至少也得相信自己是、或者努力成为这赛场中水平较为靠前的那一批,那比起战胜对手,我更不希望输给自己的频率太高,因此这两点就成了我无法割舍的要素。
其实如果真的按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应该玩红黑中速或者是红蓝无畏创新,那为什么最后选择了纯绿献力呢?既然你痴迷于稳定性,那就别用上下限天差地别的冲击收成节啊。
如果没有这次的练习,大绿肯定早早的因为topdeck的罗堰妖精和翻其他收成节的收成节而被我直接在选项里pass掉了,但在亲自尝试后,我发现大绿的游戏计划、先手优势在这个先驱环境有些过于领先了,而它随机性的那部分也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能接受。
而阻挠我选择这套牌的下个坎则来源于自己。
相比于其他套牌,纯绿没有备牌和备牌计划,面对非互动类套牌的抉择较少,相比于红黑内战的步步为营,纯绿内战可能扔赢了先手就赢了一半,这几点都让本身就比较虚荣的我为难了起来:我能接受别人觉得 陈鸣阳怎么完了纯绿这么个“傻牌”?(虽然后面练习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根本不傻也不简单),我又能不能接受对手明显水平不如我,但内战他先手稀里哗啦就把我打了?如果换别的牌我至少不会虚内战吧。我又能不能接受,我玩这个牌就没有备牌,在第二第三局落后了就只能坐着、呆呆的在主回合拍出抓到的牌?
我为我的这些有色眼镜和自己的舒适圈而感到羞耻。
我仍然要再次再次感谢我的队友,这一次我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克服了上面所说的种种瓶颈。在2019年的同一个月,我在PT伦敦使用了塔脉炉,并在当天决定再也不玩这类型的套牌,当时固然有当时的原因,但现在回忆起来就是跟自己的阴影较劲,这个心结过了整整四年终于打开了。
别人觉得我怎么样关键么?不关键,我这破脸皮能值几个钱啊;我后手输内战我能接受么?接受吧,我怎么不想想,我还可能靠先手赢比我厉害的人呢;我能做的互动少、没备牌?练习了之后才知道这些都是偏见,这就是万创卡恩给我的自信.jpg
因此在PT巴塞罗那的备战中,我也能战胜自己那个虚妄的内心,更理性的选择我的套牌:现在塔脉炉可是在我候选列表的前三呢~哪怕我并不熟悉,也并不是我的“风格”,想赢的话,强牌就应该是你的风格。
命运的捉弄?
在瑞士轮的倒数第二轮、也就是第七轮,我遇到了同样5-1的任铭钧。当我们面对面坐下的时候,甚至都需要靠深呼吸来调节近乎崩溃的情绪:我们半个多月从早到晚的练习就是为了大家一起去PT,但偏偏在马上到终点的地方必须得挤掉一人下去。
所以当我听到裁判的“第七轮的焦点对局是,陈鸣阳对任铭钧”、座上牌手们的鼓掌和笑声,和“兄弟反目”“兄弟之战”的玩笑时,内心是无比苦涩的。我知道开玩笑的大家都没有恶意,但毕竟前几个星期的情景只有我们两个知道,而这份苦涩也只有我们两个人感受的真实且深沉。
一个人和他的至亲好友,在摇摇欲坠的飞机上只找到一个降落伞,我相信没人想回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场景只要出现了,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将是个悲剧。
既然都是为这久违的PT努力了这么多,期待对方放水甚至让局才是对朋友的不尊重和极大的自私。我们两个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的决定胜负,无论是谁获胜都要带着对方的那一份争取走得更远,不让输掉的那个人白输。
所以也不要再问我“你赢了也这么难受,怎么不投他”“你要是输了是不是就换一套说辞了”这类话了,或许几年之后我能在这类事情上更从容的应对,但很可惜我现在只是个工作没几年且感性占主导的普通人,正如我上面说的,当我和任铭钧对上的一刻,这件事就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好结果”了。
所幸的是,感性的人并不是不具备理性,既然我和他都能想明白事情的本质,那这次结果带来的痛苦也不会影响我们下次的团队备战,更影响不了我们万智牌内外的信任和友谊。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如果说19、20年的几次PT我都是单打独斗、靠着mo三位数的league堆出来的资格,这次的胜利我可以毫无保留的说,它完全来源于我的团队,来源于我的朋友们。
这个“胜利”并不仅是八强的Q本身,我们备战过程的共同进步,一起研究思考带来的趣味与喜悦,相互信任的安全感,合宿的欢声笑语,这些点点滴滴和结果本身一样重要。
任铭钧是一直住在了我那,偶尔是大师来找我们,偶尔是在外面的某个星巴克见面,交换对手和套牌打一下午,晚上吃个饭后散伙,周末再一块去牌店打RCQ。三次RCQ分别是我们仨拿到的Q,让我们对这次的集训十分满意。
到退坑我也不会忘记,在我确定了第二天将要对战香港牌手陈思行(Chan Sze Hang)的特化版本白蓝控时,我的朋友们提出了把对手的套牌用条贴出,帮助我熟悉对局发现弱点,并轮番和我练习了一整晚。
看着这些插在任铭钧白天RC套牌里的带字纸片时,我心头涌上了很多很多的情绪。那一刻我知道,第二天是什么结果都没关系,这次的活动的整个过程,我已经得到了足够多。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即使侥幸进了八强,那晚我能做的全部大概也只有躺在酒店的床上,看着对手的牌表,赞叹两句组的真好,然后洗漱睡觉。
不论是一起练习的大师刘宇晨、任铭钧,还是赛前赛中都一直在帮助我与我交流的老高、芮子姐,沈阳大连北京的朋友们,我的读者观众群友(虽然这三拨人可能是同一拨)们,有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万智牌对我才是生活,而不仅仅是个卡牌游戏的名字。
再次感谢,对所有人。
陈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