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近日,有媒体报道,知名景点梅里雪山几处观景台附近都被修上了围墙,导致游客无法在公路边欣赏景观,只能购买门票后前往景区修建的观景台才能打卡观景。如此“防偷窥”,也引来不少游客的吐槽。“景区围墙化”并不是梅里雪山的独创。近段时间以来,壶口瀑布、青海湖、赛里木湖等景区都被曝出这般操作,各地还就此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有的说是为了游客安全,防止在路边聚集;有的说是为了扶持村民,景区收益会反哺给当地;还有的说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景区被随意进入的游客破坏。然而,这些解释都无法让大家心服口服。就拿梅里雪山来说,当地委托一家开发公司对景点进行运维后,围墙就修了起来,这是无意间的巧合,还是景区选择了“门票经济”,不惜用人造障碍来煞风景?“门票经济”曾是景区创收的重要来源,也成了不少管理者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以参观景点为主,景区成了承载消费最重要的地点,“门票经济”也应运而生。数据显示,在景点旅游时代,门票所产生的收入,曾占到许多地方旅游总收入的70%以上,对景点运营维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的旅游心理也在悄然变化,对景区景点已没那么痴迷,反而更在意出行的过程、沿途的风景和相关服务的人性化。那些有形的围墙看似圈住了“摇钱树”,实则更像是涸泽而渔。景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寄望于人们猎奇尝新的“一锤子买卖”,应更多去思考良好口碑带来的二次消费。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在尝试各种免门票政策,也都收获了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杭州西湖是我国首个免费开放的国家5A级景区,二十多年来“还湖于民”所产生的效益,以及间接创造的社会与经济财富远远高过门票价值;比如,在免门票政策带动下,2022年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市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65.45%。可见,旅游经济完全可以从“门票依赖症”中突围出来。眼下,我国正在大力提振旅游经济,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促进旅游业复苏,各地都要算好“门票”这笔长远账,绝不能为一时利益,引发大量游客“用脚投票”。在互联网时代,“口碑”一消失,想再挽回就太难了。早转型,早主动;转得越是彻底,则未来越是可期。要把“门票经济”看多重,景区管理者该好好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