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种植基地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资料图】
东南网5月6日报道(本网记者 郑晓丹)“目前温度已经有点高,授粉的时候要尤其注意这点。“可以通过调整这些样品摆放位置,降低温度。”“每个样品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观察后要及时归位,以免影响后续工作”……5月6日,当记者来到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室时,全国“十佳科技小院”一一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钟凤林正在指导学生植物授粉技术。
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钟凤林激动地说,科技小院给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思路,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科技小院的工作更加出彩,让我们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
钟凤林(左)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人工授粉 东南网记者 郑晓丹 摄
三代人的坚守
“20年!”谈起自己对青梗菜的研究时长,钟凤林笑着给记者比划了一个“2”的手势。他透露,自己对青梗菜的育种研究得益于自己老师林义章教授,“2009年,我担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林义章教授的助手,就开始对青梗菜的育种研究,现在应该是属于第三代的科研力量”他说。
在福州,有“三日不见青,两眼冒金星”之说。这“青”,便是青梗菜这样的绿叶菜。过去,优质的青梗菜杂交种子多依赖进口。百姓买不到质优价美的青梗菜,农民也不能在种植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最初,钟凤林负责青梗菜的耐热、耐盐分子机理研究。在三代人的接续努力下,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与福建金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品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将传统育种的6-7年缩短为3-5年。
缩短的年限,让高校培育的“新农人”可以更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也让农业科研接力棒代代传。2016年,林义章以企业顾问的身份,进驻金品公司,由省科协、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共建的“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也随之落地金品公司。
“我也有我的农民老师。”钟凤林说,不少农民已经有几十年的种植经验,面对着种植中的困难,他们知道“怎么办”,但却不知道“为什么”的原理。例如,针对根肿病,农民往往采用煨石灰粉的传统土壤改良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就需要科研团队去研究这一方式起效的原因。
曹萍(右)和方勇在查看青梗菜品种情况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学生校外当院长
2019年,当时还是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的曹萍,正好碰上“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落地。机缘巧合下,她的研究也跟着导师钟凤林转移到了小院的试验田,开展青梗菜优良种子培育,并担任了首任院长。
一副手套,一把镊子,一小罐酒精。解开套袋,酒精清洁后,用镊子将花摘下,剥开花苞露出花蕊,将沾满花粉的雄蕊用镊子点涂在花蕊上。以上便是曹萍需要完成的基础工作之一,剥蕊授粉。当一棵青梗菜上的所有花苞都完成人工授粉后,便被重新套袋,一个田间的“盲盒”便产生了。但这个“盲盒”到底能不能开出高品质的种子,需要再经历三个春天,才能知道。
如今,在小院待了二年的曹萍,已经学成并入职金品公司,并担任公司十字花科育种组组长。在其进入小院前后共参与培育了2000多个品种,据其介绍,上一轮已经筛选出了7-8个优良品种,这次“盲盒”若能再开出5个精品,已是“中大奖”。
企业推荐,学校自荐演说,投标选举小院院长。小院院长不是官,但却事事要张罗。除了需要完成个人的课题研究,曹萍还需要完成农业科普、科技服务、品种宣传、品种品鉴会等活动策划,科普微信撰写,以及月度、季度、年度总结汇报工作。
曹萍(左)和方勇在查看青梗菜品种情况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高校研究生“培育田”
“当时,看到学生在田间地头调查,觉得很有意思。”来自黑龙江的蒋鹏原是金品公司的一名员工,通过和小院的师生日夜共同生活学习,也完成了个人的蜕变,成为了福建农林大学2021级农艺与种业的研究生。她也从曹萍手中接过了小院院长的接力棒,投身新一轮的三年之约。
“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福建农林大学2020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袁松回忆起初次与农民在田间进行调查,因为时值8月的高温,农户种植青梗菜成片地发生了干烧心。被病害侵蚀的青梗菜心叶叶缘呈褐色,影响青梗菜商品性,让农户的辛苦打了水漂。“怎么办?”这是农户的反复发问,是袁松记得最牢的一句,也使他暗暗下的决心——要研究出发病原理,找到“为什么”。
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需要全面了解青梗菜生长期间的特性。疫情期间,袁松和其同学王树彬误打误撞被“封”在了小院。在2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早上和晚上各一次观察青梗菜,主要活动地就是100亩的试验田和基地。在观察生长性状及生长发育情况后,袁松在导师钟凤林指导下,与其他同学共同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我最早是从生产中发现育种问题的。”蒋鹏说,除了传统育种的慢之外,她还发现生产上耐热青梗菜品种选育是一个重大的瓶颈。科技小院成立之前,研究和产业需求相对脱节。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引导研究生以耐热青梗菜品种选育作为课题,获得系列青梗菜耐热品种,成为国内的主栽品种,打破日本的种子垄断。
曹萍在拆青梗菜种子“盲盒”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奔赴
如今,闽侯青梗菜科技小院着力打造“中国青梗菜第一品牌”,青梗菜品种供种占全国杂交品种的30%,建立青梗菜品种筛选平台、品种区试平台及示范基地,技术辐射面积达15万亩。成绩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新农人对于基础研究的坚守。
“科研院所的研究,我们企业是很难追赶上的。”曹萍说。除了通过低温春化、气候室等实验设施,人工模拟了春天,缩短了品种培育期,但是田间地头还有不少“为什么”亟需解决。通过科技小院的落地,让师生直接与农户面对面,将农户反馈的问题,变成未来的研究课题,也让研究成果直接反馈给农户,真正将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24次下乡培训,15场田间观摩会,95次田间指导;发表论文15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科技小院这场双向奔赴之约中,金品公司总经理方勇已经瞄准了分子育种方向,通过设置3万元助学金,鼓励公司员工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同时,方勇还将金品公司销售额的15%作为科研专项投入,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分子检测手段,青梗菜种业3.0目标也会在一棒又一棒的小院师生们的接力下完成。
曹萍和方勇在查看青梗菜品种情况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曹萍和方勇在实验室查看青梗菜品种情况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方勇在实验室查看青梗菜品种情况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工作人员在剥蕊授粉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工作人员在剥蕊授粉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曹萍在展示青梗菜种子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